普法:民生改善,成就美好生活
本篇文章1548字,讀完約4分鐘
人民日報評論部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要點、短板、強弱項目,在“十三五”時期,以人民為中心的快速發展思想勾結在中國發展的每一個瞬間。
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采取更對比的措施,抓住每一個落實,堅持一年,才能讓人民群眾更充實、更保障、更可持續。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增進民生福利是我們黨再次公開黨、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評價決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果,“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是其重要方面。
習大總書記強調,必須時刻牢記人民的安居樂業、安危冷暖。 民生改善不僅反映了國家快速發展的宏偉敘事,而且聯系著億萬人民美好生活的切身感覺。 “十三五”時期,中國各民生事業不斷繁榮迅速發展,各民生指標不斷改善,帶來了實際的一些變化。 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比2015年提高0.96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居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階段,要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學生專業計劃,累計招收近52萬人,困難群體受益于教育權利,得到更好的保障。 鎮新創造了6000多萬就業崗位。 建設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社會保障體系。 基本醫療保險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以民生保障和改善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要點、短板、強弱項,“十三五”時期,以人民為中心的迅速發展思想勾結在中國發展的所有瞬間。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讓民眾過上好日子是我們所有工作的起點和落腳點。 “十三五”時期民生行業的成果聚焦于我們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采取更對比的措施,一個一個地實行,只有一年一個地做,才能使人民群眾更加充實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保障、更可持續 五年來,我們反映了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強烈、反復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越來越多的創新措施,逐一處理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問題。 在疫情防控期間,從108歲以前的老人到出生僅30小時的嬰兒,我們不放棄患者,不放棄希望,一個“生命奇跡”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 以“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為快速發展的價值尺度,以“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為奮斗目標,只有國家快速發展進步才能在最大范圍內取得共識,最大限度地激發力量。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一切為了人民”回答了“為誰快速發展”的價值問題,說到“強烈依賴人民”,回答了“誰快速發展”的動力問題,不斷刺激著大眾中蘊藏的創造活力和創新潛力。 提出新的快速發展理念,“共享快速發展”是重要的副本,“快速發展為人民,快速發展為人民,快速發展為人民,快速發展成果為人民共享”。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給人民群眾越來越多的獲得感”。 全面依法治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世界上每個政黨都很少,嚴肅地把像中國共產黨一樣為人民服務寫在黨章上,以人民美好生活為奮斗目標,以人民為中心的迅速 五年來,推進簡政放權,優化經營者環境,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創業提供了舞臺。 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不斷促進經濟新行業、新模式,為人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新職業和可能性。 有“一切為了人民”的價值觀和“強烈依賴人民”的無窮動力,“十三五”時期的這一快速發展經驗,具有普遍的啟示意義。
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沒有終點,只有連續的新起點。 習大總書記強調,規劃“十四五”時期的快速發展,必須為人民再次迅速發展,在人民共享快速發展成果、推進優質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搞好各項民生事業,努力彌補民生行業的短板。 要進入新的征程,我們要繼續把好好實現、維持、迅速發展的最大人民的根本好處作為迅速發展的起點和落腳點,再次迅速發展,依靠人民,以更大的迅速發展成果,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標題:普法:民生改善,成就美好生活? ??地址:http://www.xxdb.net/ms/2020/1230/20878.html
上一篇:普法:讓民生工程真正通達民心
下一篇:普法:馳而不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