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先驗與經驗:經濟法社會本位及其實現
本篇文章1043字,讀完約3分鐘
基本新聞:
書名:先驗與經驗:經濟法社會本位及其實現
isbn:9787562087649
作者:陳敏光
定價: 49元
裝訂:平裝本
出版年月:年12月
關鍵詞:經濟法
cip分類: d912
產品特征:
經濟法社會本位在學術界普遍被提及,但關于經濟法社會本位的研究薄弱,存在法本位的定義和表現不規范,無法比較有效地轉化為經濟法學科建設等問題,學術界對經濟法社會本位這一理論命題的價值挖掘和實際 本書著眼于此,推敲事前和經驗的做法論框架,立足于歷史生成證明經濟法社會本位,具體分析其內涵,以此為指導進行經濟法規范的構建和實踐,謀求事前和經驗、理念和現實的統一。
復制配置文件:
基于上述考慮和核心觀點,本書的導論部分為介紹本書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義的框架配置。 這部分指出了法本位命題的重要價值、法本位自身研究及經濟法應用中的不足,確定了科學比較有效地定義法本位,以法本位統一經濟法建設的目的。 基于這樣的研究目的,本書試圖利用哲學上的先驗和經驗概念,為法本位和經濟法社會本位的研究提供各方面的視角,以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法學研究的通常做法和經濟學研究的特別做法,將理論和實踐一體化, 在研究的意義方面,經濟法社會本位的研究有助于通過法理和經濟法學等部門法學、經濟法總論和分論的通道。 在明確國家、民眾對社會負責的現代法治意識的同時,敦促研究者回到本源性、經典性的通常性問題,進一步挖掘現有學術資源的潛力。
編輯推薦:
從整體結構來看,本書分為形上篇和形下篇。 形上篇包括第1章先驗和經驗的做法論框架和法本位的定義方法,第2章經濟法社會本位的歷史生成,第3章經濟法社會本位的內涵解析。 這篇文章根據事前和經驗的做法論框架,論述了經濟法社會本位的歷史生成和具體內涵。 經濟法社會本位的歷史生成和具體內涵對現在的研究者、實踐者來說,又具有顯著的先驗屬性。 因此,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做法和事前。 形而下篇包括第四章經濟法社會本位的規范構建,第五章經濟法社會本位的通常實現,第六章經濟法社會本位的具體實現。 該篇要把經濟法社會本位的先驗屬性轉化為經濟法的規范構建,通過游戲、相應的實現機制以及法治運行,結合具體的經濟法律制度來實現。 因此,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根據規范和經驗。
作者個人資料:
陳敏光,1983年9月出生,男,浙江臺州人。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博士、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員、原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會員法官主要從事司法制度、經濟法學和網絡法學的研究。
標題:熱點:先驗與經驗:經濟法社會本位及其實現? ??地址:http://www.xxdb.net/sh/2021/0415/48862.html
下一篇:熱點:面對疫情,風險社會怎么立法